贵州朋和致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
贵州雕塑_贵阳雕塑厂_贵阳景观雕塑公司_朋和文化雕塑企业
全国客服咨询:

186-8501-5909

137-6504-4678

136-2850-9485

贵州朋和文化景观雕塑厂家 > 新闻中心 > 雕塑行业新闻 >

雕塑蜚声国际,多少人知道他是中国美术馆服务

时间:2019-10-25 作者:朋和文化小舟 阅读:56 来源:贵州朋和文化雕塑


       吴为山1962年生于一个苏北小镇的书香世家,小镇青砖黑瓦,一条河流蜿蜒经过。家中兄弟姐妹七人,吴为山排行老五。虽然生活清苦,但吴为山从记事起,就在担任中学老师的父亲指导下背诗,家中古书里的插图和陶瓷器皿上的画作,成为他儿时的艺术启蒙。吴为山说,父亲很平凡,但他“爱国、爱文化”的教导令自己铭记一生。

雕塑蜚声国际,多少人知道他是中国美术馆服务

  1978年吴为山高中毕业,幸运地赶上了高考招生制度恢复。不过,他曲折的求学之路也从此拉开了帷幕。那一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,在“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”信念指引下,吴为山放弃了一直喜欢的绘画,选择学习理科,并立志学医。然而他连续参加了1978年、1979年的高考,都以一分之差落榜。吴为山一度陷入彷徨和消沉,这让他意识到,艺术道路也许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。

  吴为山进入了无锡工艺美校学惠山彩塑,大学之梦跌落至民间泥人学校,却让他的人生与雕塑产生了紧密关联。“三分坯、七分彩”的彩塑锻炼了他抓住人物神韵与结构的能力,与后来的“写意雕塑”不谋而合。

雕塑蜚声国际,多少人知道他是中国美术馆服务

  1982年从无锡工艺美校毕业一年后,吴为山满怀信心参加了艺术类高考,被南京艺术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同时录取,在审核录取资格时却因为中技毕业工作未满两年,被两所高校先后退学。整整一年,县里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叫吴为山的年轻人是被两所大学“开除”的。1983年,吴为山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,再次参加高考,同时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装饰雕塑专业、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录取。因受父亲影响,胸怀“师范”理想的吴为山,选择了就读南京师范大学,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。

  上世纪90年代,随着改革开放大门敞开,走出国门交流学习的年轻人多了,吴为山便是其中一员。1996年起,他先后到荷兰欧洲陶艺工作中心、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,摆在他面前的有拿到“绿卡”的机会。一位90多岁的美籍德裔艺术家劝吴为山,“美国是商业社会,真正的艺术在中国。”就这样,吴为山毅然选择回到了祖国。在这片培养了他的大地上,有太多让他魂牵梦绕、等待他取材创作的精神宝库。海外阅历增加了他对西方雕塑艺术的认识,也让他决心在为时代塑像的道路上,走出中国风格。

  2006年,《北京日报》的《吴为山雕塑感动观众》一文,报道了40多岁的吴为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“文心铸魂”个展。他回忆:“过去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要60岁以上的著名老艺术家的作品才能在圆厅展出,时任中国文联主席的周巍峙听说后,就找了当时的中国美术馆馆长冯远,说‘艺术要有硬杠杠,年龄不该有。吴为山作品过硬,年龄不够,我借给他。”

雕塑蜚声国际,多少人知道他是中国美术馆服务

  中国美术馆还是一扇重要的国际交流窗口,“既然是国际交流的窗口,你这个窗口应该吹进来什么风,应该从里面散出去什么光,这是非常重要的——把今天中国最好的当代艺术创作推向世界,让人类文明史上伟大优秀的艺术作品吹进来。”2018年,由中国美术馆先后牵头成立了“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”,“丝绸之路国家美术馆联盟”,吴为山当选为两个联盟的秘书长,几十个成员国家美术馆频繁交流互展。

  多重身份让吴为山的生活节奏分秒必争。白天他是美术馆长,夜里他是创作不辍的雕塑家,还要带几名学生。他是一个像“吃零食”一样休息的人,从家到美术馆再到工作室的路上是他打盹的时间。夏日里创作《南京大屠杀组雕》塑像时,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;寒冬时节在室外广场调整《马克思》塑像时,七八个小时寒风中他露出手揉捏泥土。吴为山个人工作室设在高碑店的一个村里,也没有安装空调,“因为恒温条件让人‘耽于安乐’。

  “某一天我退休了,就要把我心中那么多没有时间做的作品,一件一件地好好去做。”吴为山说,不会为自己塑像,因为每件作品都已是自己心灵的投射,“在我老去的时候,回望我的人生,再看看堆积成山的雕塑,那就是我的生命轨迹,是我的自塑像”。